偶尔也来讲讲故事之外的话题。
又到了一年的夏天,和以往的夏天一样。
在晴朗的午后的太阳下晃晃悠悠的骑车,躲在树荫底下看着前方十字路口的车流。
去买菜时看到卖菜的阿姨切开一块红艳艳的西瓜,一边吃一边还在聊天,“还蛮甜的”。
这种午后和蝉鸣仿佛永无尽头一般,顺着风蔓延在空中。
说起来自己大概是相当挑食的人了,因为家中习惯造成的口味偏淡,然后是一点辣的东西都不碰。
说到蔬菜的话比如茄子,葫芦,丝瓜,黑木耳,海鲜的话墨鱼,鱿鱼,都是谨谢不敏的东西。
每次出去旅游都会对每天要吃什么挑来挑去,犹豫万分。经常还被说:“你到这地方玩还吃kfc不吃点当地食品是不是有点太浪费啦。”说实话,自己也是有这种感觉。
不过嘛毕竟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的,不习惯的东西也没有一定要选择嘛…
拿这种话作为理由的话感觉也是无所谓了。
顺便来谈谈日子过到现在为止,印象最深刻一些食物吧:
大概是小学去新疆玩的时候在乌鲁木齐吃到的羊肉串,好大好大一串,1块钱。当时就颠覆了我对羊肉串的印象。以往的在学校门口口感微妙随便一吃就吃完的那些根本不叫羊肉串——我如此认识到。第二天的早上,就因为一口气吃太多了开始流鼻血。
然后同样是新疆那边布尔津某个夜市的烤鱼和酸奶。烤鱼因为偏辣没有吃太多,但是对那个有些脆的口感记忆犹新。
还有就是大学食堂二楼的叉烧饭。
因为从大二开始学校的饭卡好像就是找不到的状态,然后要重办又要跑到中区,最关键的是学校食堂一楼也没多少好吃的——于是结果就是一直懒得弄饭卡,天天跑食堂二楼。二楼又总共也只有那么几家店,所以可以想象我对于喜欢吃的店面的光顾的频率。其实这也是前两天和别人聊天时候谈到的话题。“看起来你天天去吃吧——还么有吃厌吗?”的被如此问道。
其实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。
肥瘦相加的叉烧配上有些微烂口感厚实的土豆,交上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酱汁,甜甜咸咸的味道感觉棒极了。
这或许应该是大学里(除了那些岁月之外)最舍不得的东西吧。
写着写着想起来还有比如说,澄江咖喱馆的匈牙利牛肉饭,还有以前母亲常做的豆腐皮包肉(因为现在豆腐皮质量不好很久没有迟到了)等等…
先就写到这里,下次再说吧。
食物和记忆的联系如此紧密,不禁让人遗憾:为什么食物不能记录下记忆呢。
大多数留存在印象中的记忆都依存于某些载体。
那些路途中听过的歌,那些在课间打过的游戏,上学时候的教室,课桌的位置。
记忆丰富了它们,它们支撑起记忆。
重建blog就顺面过来看看好久不来了_(:3」∠)_
喜欢标题。
看着看着饿了。
虽然暑假一开始就问了企鹅君敦煌相关,但是却在七月阴差阳错的去了四川,也想起很多吃的相关。
虽然体质比较敏感,但是因为嘴馋也没什么忌口,在天府之国真是切身体验到了许多便宜还好吃的东西,真是太幸福了。能大口吃肉真的好幸福呀。
回到上海是也是小龙虾不停,于是正忍受着海鲜过敏的痛苦。
这是深夜饿到不行的吃货的联想。
另“大多数留存在印象中的记忆都依存于某些载体。
那些路途中听过的歌,那些在课间打过的游戏,上学时候的教室,课桌的位置。
记忆丰富了它们,它们支撑起记忆。”
说的太好。
欢迎来玩w
前几天做梦,在梦里走上大学食堂的二楼,想到哎不是毕业了吗咦还没毕业吗之前不是最后一餐吗
以这种形式将大学时代留存在记忆力的自己也是有点奇妙。